上古時期的人為啥能活100多?
發布時間:
2019-05-13 08:08
來源:
(提要)上古年代,人類的壽命在100歲以上。但到了2000多年前,人類的壽命降到50歲左右……
人的一生,是免疫系統與疾病之間不斷互動、抗衡的過程。
在免疫系統與疾病的抗衡過程中,人體需要不停地補充營養,這個營養也就是中醫所說的“氣”。“氣虛血虧”,營養不足,免疫功能失衡,導致疾病。
“整體健康”VS“精準醫療”
我們通常知道“七大類營養物質”,且常常圍繞其增補,但很少了解僅這些營養物質對于維持身體的“整體健康”(holistic health)是遠遠不夠的。因此需要更全面的營養,才能保證“整體健康”。這不同于現代醫學強調的通過“精準醫療”(Precision medicine)來獲得健康的醫療理念。
“精準醫療”用的是西方比較擅長的從下到上的分析法來細分疾病,而“整體健康”用的是我們中醫擅長的由上而下的歸納法來評估健康。
必須從老祖宗哪兒尋找智慧,與中醫相結合,才能做到“全面營養,整體健康”。
“七大類營養物質”VS“全面營養”
近20年來,各種保健品滿天飛,但亞健康與慢性病患者卻逐年增加,這是為什么呢?
除了工作壓力、缺少運動等問題,主要就是攝入營養不科學的原因:1.營養過剩;2.營養不平衡;3.營養不全;4食品添加劑日益增多。
人體的營養必須取材于大自然的生命營養素:除我們已知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(糖)、維生素、無機鹽(礦物質)、水和纖維素外,還包括植物化學物質(Phytochemicals),這類物質多達數萬種,許多是抗氧化分子,是維持人體細胞正常代謝功能所必需。
上古人為啥能活100多?
文獻記載,上古年代,人類的壽命在100歲以上。但到了2000多年前,人類的壽命降到50歲左右(參見《黃帝內經》和《本草綱目》)。主要原因可能與飲食主糧化有關。
人類從上古年代飲食多樣化到古代飲食主糧化,植物種類攝入量大為減少,一些基因如長壽基因的功能可能因所需營養素供應不足而逐漸退化,容易導致亞健康,縮短壽命。
亞健康出現與生命營養素供應失衡有關,西醫對此推出功能性保健品,但仍然無法有效遏制慢病蔓延。
中醫認為健康人應是平衡協調的有機體。正常機體在一定限度內通過自我調節,維持人體陰陽氣血、升降出入的相對平衡。如果出現一定限度內的偏失,未成顯著疾病的狀態即為亞健康,尤其是中醫學中的“氣、血”與現代醫學中的生命營養素密切相關。
中醫學的“氣”與“細胞”有啥關系?
人體是一個小宇宙,里面有不同的生物生存的環境,細胞生存的環境就是血氣流通的地方,血和氣生。細胞從流經的血獲得其攜帶的生命營養素(外氣),合成傳導信號的小分子物質,即產生“內氣”,即發揮其正常功能。
當代人要防止和改善亞健康,最大的問題是缺少“氣”。結合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發現,我們至少可以把中醫的氣血和西醫的細胞營養統一起來。亞健康往往與細胞衰老又缺乏營養(氣)、得不到及時更新而致組織和器官的慢性炎癥有關。
氣從何來?氣從自然界來。氣生血、血運氣,互為依存,維持細胞正常的代謝和功能,表現為健康的身體。
由自然界提供的“外氣”,在細胞內轉化為能量,為組織和器官的正常運轉所需。這種能量也屬于中醫“氣”的范疇,即細胞之氣,相對自然界之氣而言,是細胞內生之氣。細胞如何產“內氣“,依賴于由血循環不斷供應的來自自然界的生命營養素(外氣)。
要保證細胞功能正常運行,就必須為細胞提供全面、平衡、充足的生命營養素,固本培元。只要細胞處于正常運行狀態,人當然就不容易生病了,這就是“科學食養、養醫合一”的當代健康新理念。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

進入元空商城

營養健康平臺